“不知李郎君可去鄠县城西数里之外的淡陂?”
李世民恍然,说:“你是说让官府筑堤坝丰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
“正是此意。只不过淡陂这样在平地寻一低洼处积水,合适的地方不多。最适合蓄水的,却是山谷之中。”
他站住,转身指着甘谷口,说:“如果在甘谷中筑坝,只需选一处最狭隘处,在山谷中筑起一道三四丈高的堤坝,山谷中便能形成一处蓄水量比淡陂大得多的小湖。
“由官府朝廷掌管。遇到旱年,可以保崂水下游有水可用。”
“恐怕也所费甚靡。”
杨皓笑说:“花钱肯定要花钱,但是肯定值得。只要修好水坝,至少能造福下游百年。应该怕的,不是花钱,而是善政变祸政。”
“杨六郎何出此言?难道修水坝还会变成祸害?”
“怎么就不能变祸害?”
杨皓冷笑说:“怕地方官员为了政绩胡乱修,或者为了从中渔利乱建。要知道在修水坝之前,必须要了解河流的历史水文。
“百年内,甚至是千年内的最大流量是多少?
“何处修建,怎么修建才可保百年,乃至数百年不溃坝。
“这些都需要统计,并且需要计算。”
杨皓笑着摇头,说:“我说这些作甚?”
李世民却起了兴致:“为何不说。朝廷励精图治,若是说得有理,说不定朝廷采用了,还能算你一功。而且,你不是也说了。那是利在千秋的好事。”
“这好事也要办好了,才是好事。”
杨皓觉得自己想太多了。
如果只是在一些支流修水坝,虽然难度不小,但以大唐的技术也不是修不成。
他想了想,继续说:“其实也不是不能修。只是要由专门的人修。主持修水坝的人,必须有技术。”
“这怎么说?”
“要修一个水坝,就要考虑怎么让它尽可能发挥功用。要修多高的坝体才合适,坝体怎么才能保证不会被可能出现的大水冲垮。这些都要懂的人才能算得出来。
“如果让外行指挥内行……哪天水坝溃坝了,说不定就成了下游百姓的催命符。”
李世民点点头,说:“这顾虑倒也不算杞人忧天。”
“还有更杞人忧天的。”杨皓笑着说。“大型工程,耗费巨大。过手的钱越多,越容易上下其手。如果不是专人负责,就不好监督。没有监督,他能给修个豆腐渣工程出来。”
李世民沉默了一会,突然问:“何为豆腐渣工程?”
“也可以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李世民了解了:“那你认为如果要修水坝,还有什么需注意的?”
“如果真要修,必须要安排专人负责维护,并且要安排人专人看守,一旦出现险情,也可以及时向下游示警……而且难免有丧心病狂的人,要是没人看守,将水坝破坏了……后果不堪设想。”
李世民想到的是,历史上战争史上出现过的水攻战术……
总有刁民想谋反——这是皇帝必须时刻警惕的。
李世民没说话,往杨皓的宅地走去。
走了好一会,他才说:“照你所说,修水坝蓄水恐怕费时费力,天下如此之大……你可还见过其他方法?”
“如果是小河,大旱之下肯定不够水用。但是如果是在大河大江边上,倒是可以架设水车,从江河中提水,也能灌溉距离河边稍远的田地。
“若是距离实在太远,而且地势较高的,这个方法就不能用了。
“不过也可以发动百姓,将自家田地挖一两亩水塘。挖出水塘雨天可以蓄水,天旱了可以从水塘中提水。也能稍稍缓解旱情。”
“为何不是打井。”
“干旱时,井水够喝就不错了。”
潜水水量通常不大。想要得到承压水,就要挖穿岩层。恐怕没有几个家庭能承担得起。
而挖水塘的,慢慢挖,总有一天能挖好。
“而且挖水塘还有其它好处。比如可以养鱼、养鸭。种莲藕,甚至水草和底泥都可以用作农肥。可谓一举多得……”
李世民点了点头,没做多评价。
对方不开口;杨皓也没多说。
他其实就是觉得这位李郎君很像是高官,说那些话,只是想给对方心里下一颗种子。
至于种子能不能发芽,他……还是看以后如何吧!
Ps:(存稿不多了,今天一直在撸后续的构思……就只发一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