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暴鸢来访【二合一】(2 / 2)

当然不是!

说到底,还是因为韩国太弱小,无法实现公孙衍的抱负,无法让他施展本领罢了。

在这种情况下,暴鸢作为韩国的大司马,决策层的重臣,自然是想方设法想为韩国招揽更多的人才,从当日笼络蒙仲,到今日邀请屈原,皆是如此。

酒过三巡,众人间闲聊的话题,逐渐从屈原转到蒙仲身上。

当然,其中自然避免不了暴鸢趁机埋汰魏国,指责魏国屈待蒙仲,竟将伊阙之战的最大功臣打发至方城这一带。

而对此,蒙仲付之一笑。

他当然明白暴鸢还未放弃笼络他出仕韩国的心思。

再者,虽然方城这一带贫穷落后,但胜在几乎没有强势的地方贵族妨碍他,再加上魏王允许他拥有五万编制的军队,因此蒙仲觉得他在方城能大有作为,自然不会理会暴鸢的离间。

而暴鸢在试探出蒙仲的态度,觉得蒙仲对现如今的处境还算满意,于是便也放弃了继续离间蒙仲与魏国的念头。

于是乎,筵席间的话题逐渐转移到了两国目前的共同威胁,即秦国身上。

暴鸢告诉蒙仲:“有细作从秦国送来消息,说秦国于十月初便开始筹集粮草、聚集军队,不知又有什么行动。”

虽然他并没有明说,但事实上在场诸人几乎都猜得出来,秦国筹集粮草、聚集军队,恐怕就是为了攻打楚国。

毕竟近些年,秦国就是这么轮番进攻魏韩楚三国——打到一个国家屈服,割地求和,就换一个国家继续进攻,过个一两年再换一个进攻目标。

不得不说,自卫鞅在秦国推行了「军功爵制」后,秦国就变得极具侵略性,连番进攻魏韩楚三国,几乎没有一刻停歇。

似这等密集的征战,让中原诸国都感到震惊:难道如此密集的战事不会使秦国的军队奋起反抗么?

可事实却是,秦国的军队依旧保持着高度的士气与战斗力,令人望而生畏。

而此时,暴鸢也说出了他此番的来意,他想知道蒙仲对「秦国攻伐楚国」一事抱持怎样的看法。

虽说屈原就在旁边,但涉及到原则性的问题,蒙仲自然不会因公废私,他摇头说道:“除非魏王有令,否则,我方城不会干涉此事。……我现如今终归是魏国的军将,理当为魏国的利益考虑。”

这最后一句话,明摆着就是说给屈原听的。

屈原听罢暗自叹了口气,但也不好说什么,毕竟蒙仲说得没错,哪怕是二人的立场调换过来,他屈原也不会在没有王令的情况下,无端端介入他国的战争。

但暴鸢却似乎对蒙仲的回答并不满意,摇头说道:“老弟,愚兄问的是你的心中看法,并非是问你会如何对待。……你我都清楚,伊阙之战,使秦国对我韩魏两国稍生了几分敬畏,因此献地求和,与我韩魏两国暂时化解干戈,转而进攻楚国。楚国……”

他歉意地看了一眼屈原,旋即继续说道:“楚国是挡不住秦国的。据愚兄所知,楚王横虽在国内征集重税,但却用于王室的享乐,以及兴修庙宇楼阁,不肯花费钱财在国家与军队上,以至于几年下来,楚国的实力非但没有起色,反而越来越弱……”

听到这些话,屈原亦痛苦地闭上了眼睛,毕竟暴鸢所说的这一切都是不争的事实。

而对此,蒙仲则沉思不语,他问暴鸢道:“贵国有意介入秦国攻伐楚国的战事?”

“不!”暴鸢摇了摇头,解释道:“我国并不打算记录秦国与楚国的战事,我家大王只是对此感到担忧。楚国挡不住秦国,但反过来说,秦国也很难一口气吞并楚国,毕竟前几年秦国刚刚吞并巴蜀,无论从军队还是驻军将领方面考虑,秦国都很难吞并楚国,因此这场仗最终的结局,无非就是楚国再次割地求和,屈服于秦国。而这,正是我家大王所顾虑的。楚国若臣服于秦国,必然助涨秦国的野心,使其再次对我韩魏两国心生非分之想。”

稍稍一顿,他继续说道:“为了此事,国相前一阵子亲赴大梁,与魏王以及田文商议此事,希望魏韩两国能共同出面,调停这场仗。”

所谓调停,即指通过邦交逼迫一方或两方停止相互兼并,这也是历代大国防止小国崛起的一种招数。

比如晋国、齐国,甚至时宋襄公时的宋国,就时常介入其他国家的战争,设法使征战的双方停止征战。

顺便提及一句,似调停这种介入他国战争的事,有的国家会买账,有的国家则不会,比如当初宋襄公,楚国就不买账,原因就在于当时楚国的实力,要比以宋国为首的诸小国联盟要强。

而现如今,暴鸢却说想要调停秦国进攻楚国的战事,这真的办得到么?

要知道,秦国不是没有跟魏韩两国一战的实力,秦国之前向两国割地求和,只是想尽快结束这场仗,不希望再损失更多的军队罢了。

倘若真激怒了秦国,使秦国倾尽举国之兵讨伐魏韩两国,说实话,魏韩两国的胜算顶多只有六成,不能再多了。

或许是注意到了蒙仲那古怪的表情,暴鸢笑着解释道:“调停嘛,无论成与不成,试试又有何妨?”

这倒是,调停属于比较柔和的抵制,就算秦国不答应魏韩两国的调停,也不至于能抓到什么把柄立刻对魏韩两国开战,更何况,秦国输了伊阙之战,如今对魏韩两国多少还是有几分顾忌。

而这,也是魏韩两国目前能和平介入秦楚战争的唯一办法了。

“至于私底下嘛……”

暴鸢笑了笑,在转头看了一眼韩骁后,继续对蒙仲说道:“今日愚兄带韩骁前来,就是希望老弟与他能就此熟络,待日后秦军侵入这一带时,韩魏两军能联手给予秦军一些妨碍,尽可能地拖延秦军进攻楚国……老弟且考虑一下,虽然这有违王令,但却是有益于我韩魏两国,楚国迟一日被秦军击败,就迟一日向秦国割地臣服,秦国也就迟一日会对韩魏两国用兵。”

蒙仲若有所思。

当日,在谈完正事后,蒙仲陪暴鸢喝得大醉,直到临近傍晚,暴鸢这才被宛城守将韩骁扶上来时的马车,就此返回宛城。

但公仲侈却在方城留了下来。

看得出来,公仲侈决定暂留方城,也是临时起意,这不,当他提出此事时,宛城守将韩骁都愣住了,显然公仲侈事先并没有与他们提及过。

晚上,待用饭时,蒙仲针对此事询问了公仲侈。

公仲侈很坦率地回答道:“与屈大夫类同,在下亦与韩王不合,其留在国内,不如暂留方城令这边。”

听了这话,蒙仲自然不会再细问什么,不过公仲侈却主动说出了他与韩王咎不合的原因,即他当年支持公子虮虱,认为公子虮虱比公子咎——即韩王咎——更具才华,只可惜最终是公子咎继承王位,公仲侈因此失去相位,被支持公子咎的重臣公叔痤所取代。

虽然时隔多年,但考虑到公子虮虱仍在楚国作为质子,有国难回,公仲侈心中不忍,想方设法要帮公子虮虱返回韩国,奈何韩王咎担忧公子虮虱返回韩国与其争抢王位,几次回绝公仲侈的恳求,这才导致公仲侈对韩王咎越来越不满。

这个秘密,公仲侈原本并不打算透露给蒙仲,毕竟蒙仲帮不上他什么——或许日后的蒙仲可以,但现如今还帮不上。

可没想到,此番前来方城,他却碰到了楚国的前重臣屈原,这让他心中微动:或可寻求这位屈大夫的帮助?

面对公仲侈的恳求,屈原犹豫了一下后说道:“公子虮虱确实正在楚郢,在下可以让昭睢代为照顾,不过,公仲先生想要迎公子虮虱返回韩国,却非但要得到楚王的允许,还要得到韩王的认可,此事在下就无能为力了……”

“无妨。”公仲侈感激道:“只要屈大夫肯为在下引荐,使在下能与昭睢相见,其余之事,在下自有考虑。”

看着公仲侈成竹在胸的模样,屈原不禁有些纳闷。

要知道,现如今公子虮虱留在楚国,不是楚国强迫,而是韩王咎不允许其兄弟返回韩国,因此,纵使楚王熊横允许公子虮虱离开楚国,后者也无法回到韩国。

试问,公仲侈要如何安置公子虮虱?

转念又一想,屈原忽然就明白了:公仲侈多半是准备将公子虮虱迎到叶邑。

当然,这事无论对蒙仲、还是对他屈原,亦或是对楚国都没有什么危害,屈原也乐得卖公仲侈一个人情。

毕竟在经过蒙仲的指点后,屈原已经幡然醒悟,再也不会死脑筋地想通过影响楚王熊横来保护楚国——既然楚国这条路走不通,那就走“结交其他国家重臣”这条路。

合纵!

屈原的心中忽然浮现了一个在前些年相当火热的词汇。

惠盎、苏秦、公孙衍,可以合纵抗秦,他屈原未尝不能联合各国的显贵,接纳其中可以信赖的大人物,彼此间结成一个联盟,以个人的方式采取合纵之策,达到保护己国、抗击秦国的最终目的。

而魏国的蒙仲、韩国的公仲侈,这两位无疑就是很好的合作同伴。

只要他们三人能达成一致,徐徐发展,招募盟员,日后或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想到这里,屈原忍不住对蒙仲以及公仲侈说道:“方城令,公仲先生,倘若两位不反对的话,我三人不如私下结个盟约……”

“盟约?”

与公仲侈对视一眼,蒙仲心中闪过诸般念头。

恐怕屈原万万也没有想到,其实他与蒙仲想到了一处,只不过蒙仲觉得现如今时机尚不合适,因此不曾去细细琢磨。

然而没想到的是,屈原却主动提了出来。

但不可否认,这是一件好事。

倘若公仲侈与屈原日后能回到己国担任国相、令尹等要职,这无疑将大大增强他蒙仲的影响力,再不会发生似先前田文刻意针对他那种事,甚至还能因此影响魏、韩、楚三个国家;而倘若公仲侈、屈原最终未能有机会返回故国担任要职,这两位贤才多半也会选择留在叶邑,因闲着无事而帮他处理事务。

无论如何,他都不会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