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庞煖庞司马,可以抗衡蒙仲。』
此刻赵奢的脑海中,忽然闪过了一个念头。
他决定,待过几日他通过平原君赵胜取得赵王何的器重后,他定要说服赵王何派人到楚国寻找他檀卫军前司马庞煖的行踪,他知道庞煖对赵国的忠心,也知道,唯有请来庞煖,才能与蒙仲抗衡。
除此之外,赵国无论廉颇、韩徐,亦或是他赵奢,都恐怕不会是眼前这个男人的对手,毕竟,眼前这人,那可是当年最受到赵主父喜爱的爱将。
次日,蒙仲果然向平原君赵胜提出了辞别。
赵胜可不知蒙仲与赵奢之间发生了什么,闻言惊愕说道:“郾侯,不再等些日子么?我寻思着,王兄再过几日就会返回邯郸……”
“算了吧,下次再来请见……”
蒙仲自嘲笑着,微微摇了摇头。
正所谓世事难料,就当蒙仲刚刚向平原君赵胜提出辞行之后,便有赵王何的使者提前一步回到了邯郸,告知邯郸,赵王何将于数日后返回邯郸。
得知这件事后,蒙仲自然不好再提前离去,于是只好又在邯郸居住了几日。
果然,数日之后,赵王何便带着肥幼、赵贲等人回到了邯郸。
收到消息后,平原君赵胜先行来到王宫请见兄长,向赵王何推荐了赵奢。
起初,当赵胜说起他与赵奢‘相识’的过程时,赵王何还不怎么在意,只是称赞赵奢的公正与品德,但到赵胜道出赵奢的底细时,赵王何这才露出了吃惊的神色。
也是,毕竟赵奢是燕国的大将,此人抛弃燕国的地位与权力,回到赵国,这确实让赵王何感到颇为感动。
感动之余,赵王何心中多少也有些不是滋味,毕竟赵奢最初是他父亲赵主父提拔的人才,他必须得承认,在选用人才这方面,他远不如他的父亲赵主父有眼力。
随后,赵胜又告知赵王何一个消息,表示蒙仲前段日子出使他赵国,目前正在他的府上。
一听这话,赵王何心中欢喜,立刻吩咐肥幼跟随赵胜前去,将蒙仲请到宫内。
临近黄昏时,蒙仲跟着肥幼来到了王宫。
再次见到蒙仲,赵王何心中很是感慨,毕竟在沙丘宫变后的十年里,他与蒙仲只见过一次,这次是第二次。
上次各国在赵国召开五国伐齐的会议时,赵王何原本以为可以见到蒙仲,但遗憾的是,那次蒙仲并未前来参与会议。
心怀感慨与怀念,赵王何先温声询问了蒙仲关于宋国的现况。
蒙仲回答道:“……旧王戴偃目前在魏国做客,太子戴武在宋国彭城正式继承了王位,且宋国在上一次战争中,占据了齐国的琅邪郡。”
听到这些,赵王何点点头,脸上露出一副如释重负的表情,想来不知情的人,真以为宋国仍然还是赵国的盟友、且齐国才是赵国的敌对国呢。
但事实上,赵王何这般关心宋国的事,只不过是为了示好于蒙仲罢了。
些许寒暄过后,赵王何问蒙仲道:“卿此番前来邯郸,莫非有什么要事?”
蒙仲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如实说道:“在下此番前来,是希望赵国能与魏国结盟,共同抵抗秦国。”
听到这话,不止赵王何的脸上流露出几分为难与犹豫之色,在旁的肥幼,脸上亦露出了几分异色。
要知道,这次赵王何离开邯郸,就是为了应秦王嬴稷的约会。
而肥幼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秦王稷与他赵国的君主赵何,已经在某些事上达成了协议,比如说,联合抵抗来自魏国的压力。
诚然,过去的秦国,的确是整个中原的威胁,但眼下,魏国的威势有着逐渐赶超秦国的迹象,考虑到赵国并非秦国的第一进攻目标,且是最直接受到魏国威胁的国家,赵王何在国策方面自然更倾向于与秦国结盟,联手制衡魏国,以及已臣服魏国的宋韩两国——直到魏国表现出不敌于秦国的迹象,赵王何才会考虑再站回来,帮助魏国抵御秦国。
保持秦魏两国之间的平衡,这正是赵国现如今的国策。
而这就意味着,赵王何只能拒绝蒙仲提出的‘赵魏结盟’的要求。
只见在沉默了半晌后,赵王何委婉地说道:“并非寡人针对蒙卿,这件事……唔,寡人不能答应,希望蒙卿能够谅解。”
话音落下,在肥幼有些担忧的神色下,蒙仲平静地点了点头。
见此,别说肥幼感到意外,就连赵王何也很意外。
别看在外人面前,蒙仲一直表现得很和善的样子,但赵王何知道,这位蒙卿在他面前,可从来不会有什么好脸色。
他很清楚自沙丘宫变后,他与蒙仲的两次不欢而散。
第一次,蒙仲放下一句“你日后一定会后悔的”的狠话,拂袖而去。
第二次,面对他赵何‘是否能原谅我’的问话,蒙仲冷漠地扫了他一眼,一声不吭地离开。
鉴于这两次的经历,赵王何还以为他这次的拒绝,也会让蒙仲愤怒到拂袖而去,可没想到的是,蒙仲居然并不生气的样子。
见此,赵王何试探问道:“蒙卿似乎……并未动怒的样子?这倒是让寡人有些……不明白,难道蒙卿其实并不希望我赵国与魏国结盟?”
蒙仲摇摇头说道:“不,我当然希望赵国与魏国结盟,且我之前觉得,这样对赵国也有利,但后来经人提醒我方才恍然大悟,虽然我自认为是个人的想法,但我站在魏国的立场上思考对赵国有利的事,这本身就错了……既然我错在先,即便遭赵王拒绝,又何来颜面发怒呢?”
说到这里,他拱了拱手,正色说道:“原本在下前几日就打算返回魏国了,只是恰逢得知赵王返回邯郸,当时离去于礼不合,是故又逗留了几日……”
听到这话,赵王何与肥幼对视一眼,这才恍然大悟。
数日后,秦国遣秦王稷的公子‘异人’赴赵国作为质子,居于邯郸,自此秦赵两国缔结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