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这人没法处(2 / 2)

真要是请了大厂入局,她连原本的那点都未必能保住。</p>

当然,如果真是大厂入局,也不可能如此简单粗暴的分份额,这一点都不科学,实在太草台班子了。</p>

但是人在屋檐下,徐征也只能认命。</p>

至于发行,交给了伯纳负责——伯纳那边有实力也有诚意,两千万的宣发费用,承诺给做到足量。</p>

至于宣发的钱,理论上是由发行方承担,实际操作中哪一方承担的情况都有。</p>

因为华夏电影的行规是宣发费用在发行回款中优先回收。</p>

举个栗子,一部成本五千万的影片,又花了一千万做宣发,如果最终电影票房一亿,发行回款四千万。之前付出的宣发成本一千万首先从这四千万里面回收。</p>

剩下的三千万再按照比例分配给影片投资方。投资方是亏损的,但是发行方可以保证盈利。</p>

发行是一本万利的买卖。</p>

只是需要统筹的资源比较多,一般的小公司根本做不来。</p>

不过,也有发行方选择激进方桉的,或者碰到了票房前景乐观的影片,发行方为了抢到项目,争取后面的发行代理分成,当然乐意承担发行费用,甚至承诺票房保底。</p>

这样有利于在影片票房达到x亿以上时,发行方拿到额外的收益。</p>

这种情况叫发行方垫付宣发费,甚至保底发行。</p>

对于票房前景不看好的影片,发行方预期票房表现不好,没有动力承担宣发费用,这种情况就只能是制片方承担。</p>

《泰不容易》就是如此,徐征连根头发都没有。</p>

头上没毛,办事不牢。</p>

鬼才愿意帮他垫付发行费呢,如果票房分账连发行费都裹不住,也是够扯皮的了。</p>

伯纳看在钱辰的份上,或许会愿意承担发行费,可钱辰并没有让伯纳有机会卖这个人情,他们自然也不至于热脸贴冷屁古。</p>

人家终究是要赚钱的公司。</p>

当然,也存在一些影片自觉票房前景乐观,同时资金上有充足预算,为了减少发行代理费的支付,制片方选择自己承担宣发费用。</p>

最后成本这方面,锅产电影的宣发预算不是按照制片成本来计算,而是按照预期票房来计算。</p>

除去预期票房很大,比如四亿以上,和预计票房很小,比如五千万一下。一般而言宣发成本在预计票房的10-15%左右。</p>

如果影片制作成本低,票房回收压力不大,同时对市场表现看好,也可上浮至20%。</p>

徐征对这部电影的预期是三亿,只是和大老们谈的时候,又被打击的失去了信心,最后保守估计票房两亿,省吃俭用点的话也差不多了。</p>

“咱们兄弟齐心,其利断金!”钱辰举起了酒杯。</p>

“干了!”徐征配合着举杯,心里其实已经腻歪的受不了。</p>

他整出来的电影,被钱辰快分走一半了。</p>

齐心个屁。</p>

他也不想想,如果他一开始就找钱辰。</p>

又何至于被公公这样教训呢。</p>

虽然欠了很多钱,可钱辰该有的原则还是有的,现在是文明社会,不流行抄家,赚钱就老老实实的赚钱。</p>

可你如果对不起我,那我肯定让你吃不了兜着走。</p>

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钱辰真要是想难为徐征,以他和资本的关系,恐怕大部分的资本都不会愿意接徐征的单子。</p>

只是还没到那种地步。</p>

徐征想多拿,也是人之常情,钱辰和他无仇无怨,没必要把事情做绝。</p>

顶多就是以后少合作一些。</p>

结束了《泰不容易》剧组的拍摄,又坑了徐秃子一把,钱辰就马不停蹄回首都了。</p>

暗乡魂,追旅思,</p>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p>

明月楼高休独倚,</p>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p>

《戚家刀》明天要上映。</p>

别看钱辰表面上云澹风轻,其实这部电影是他作为制片人参与的第一部作品。无论从剧本打磨、现场拍摄、还是服化道等方面,都投入了他的大量心血。</p>

出品方的杨老板和小牛牛腾很大方的让出了5%的份额,让钱辰参与票房分成。</p>

更是极大的激发了钱辰的动力--有钱就有唧。</p>

当然。</p>

厂长爱财,取之有道。</p>

那5%的份额,分别给了导演杨路、动指袁禾平1%后,人家也是摩拳擦掌,才更好的保障了这部电影的质量,到时候赚的更多。</p>

不仅如此,钱辰还承诺只要电影票房能够超过三亿,就会帮大家向杨老板要红包。</p>

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电影票房有个说得过去的成绩,就算不赚,也不能让杨老板亏太多。</p>

不然的话,他也会学金先生和徐恪一样,咱们朋友照做,电影却不必再合作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