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无处不在【加更3】</p>
营口是个什么地方?</p>
辽河口岸,南铁终站之一,是奉省最早开埠通商的港口。</p>
如今铁路繁盛,虽然压死了镖局,却也盘活了其他行当,江湖艺人跑码走穴,畅行无阻。</p>
撂地卖艺,总在一个地方,得要推陈出新。否则,把式再硬,看多也就腻了。</p>
可新活儿哪有那么容易攒出来?最省事儿的法子,就是挪窝开张,即是走穴。</p>
京津两地,艺人辈出,关外道近,走穴自然成了首选,或是走水路,从津门港出发,直抵营口;或是走陆路,过山海关,顺道南下。</p>
其中不乏有人“火穴大转”,甚或墙里开花墙外香。</p>
艺人出门跑江湖,来到关外,却不叫“闯关东”,单论“出关”,最是时下盛行,堪称关里的艺人、关外的腿。</p>
洼坑甸本处辽河入海南岸,地势低洼,荒无人烟,赶上潮涨潮落,淤积了污泥,更是恶臭难闻。</p>
直到有艺人在此撂地,黄土垫道,引来远近居民卖呆儿、看热闹,这才渐渐繁盛起来。</p>
乘务员稍显安心,嘴上却仍然强装老油条,说:“你就算是查烟的,我也不怕。我这是药,能戒烟,而且又不是光我一个人卖。”</p>
“哦,放心,放心!”</p>
此时,车厢尽头传来一阵乒乒乓乓的声响。</p>
乘务员前后看看,低声说:“还剩三个,你要不要?七毛一个。”</p>
这话问得太愣,乘务员明显有所警觉,眼神躲闪地回道:“这是火车,哪有卖那东西的!”</p>
车上的乘客来来往往,走一批,来一批,循环往复。</p>
如果说,他从白家身上学到了什么教训,那便是吃鬼子、用鬼子、千万不能信鬼子。</p>
俩人四目相对,乘务员摸了一下兜,紧接着从小货车上捡起一个火勺,递给少妇。</p>
江连横也没多说什么,只是总觉得,他这一身能耐,似乎用错了地方。</p>
乘务员掂量了两下银元,装模作样地拿起火勺,嘴上小声嘀咕道:“这你得去问咱们列车长了,是他给咱们的东西。”</p>
“来,让一让,留神收下脚。包子、火勺、馅饼、白开水有要的没?”</p>
做――恐怕免不了还得跟鬼子打交道。</p>
见状,江连横不禁皱起眉头,问:“你嘎哈?”</p>
说嚣张,他们又偷偷摸摸。</p>
闯虎正忙着吃火勺,身子侧开,却问:“哥,抛山去啊?”</p>
江连横对此并不意外,只是好奇闯虎何必大老远非得跑那地方去疃柴。</p>
他看少妇的目光,也随之由热切变为冷淡。</p>
一看便知,这俩人一买一卖,都是走私货的新手,不入门。</p>
“你问这干啥?”乘务员赶忙推起小货车,头也不回地说,“我不知道。”</p>
南铁附属地一带,无论是土货还是红丸,小鬼子或以邮件“军用品”的形式,或以各处零售形式,悉皆运抵关外各处。</p>
江连横闲来无事,坐在座位上,又翻了几页《闺中纪实》,随后缓缓睡去。</p>
闯虎解释说:“哥,我是个作家,得采风,找灵感啊!哥,你说吧,那人长啥样,在哪住,干啥的?改明儿我给他编排进去!”</p>
一切似乎都稀松平常,可江连横却看得一清二楚。</p>
乘务员懒洋洋地回道:“两种都有,你要哪个?”</p>
交易不止是一个火勺,同时交到少妇手中的,还有一枚纸包的小药丸儿。</p>
不做――财路断了一条。</p>
虽是几句闲白,但也并非一无所获。</p>
紧跟着小货车,穿过一众旅客,待到行至两节车厢的交汇处,他才开口叫道:“哎,等一下。”</p>
闯虎给了钱,不忘回头看一眼江连横,撇了一张嘴,叹道:“真黑呀!哥,你不买点儿?”</p>
“啧!你这得叫职业病了吧?”江连横叹声说,“我要打听这个人。”</p>
人各有志,无论高低。</p>
少妇发觉江连横的眼神,忽地有些慌乱,犹疑了片刻,却没回到原座,而是径直走向其他车厢。</p>
江连横赶忙起身:“兄弟,给我让个道。”</p>
“哦!”</p>
“嗤――”</p>
“不知道。”乘务员没趣道,“你管它是啥做的,管用就行呗。”</p>
“诶?东西搁你身上出来的,你咋不知道呢?”江连横快步追上去,又从兜里翻出一块现洋,塞到对方手里,解释道,“我就是好奇,看这东西现在挺时髦,打听打听,也想插一脚。”</p>
“那你这东西,从哪儿来的?”</p>
江连横有些意外:“列车长也卖这玩意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