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地势(2 / 2)

晋末长剑 孤独麦客 2087 字 2个月前

天井关前有三个井泉,名字就叫“天井泉”,传闻“极大,至深莫测”。</p>

这会已有亲军在此打水,洗刷马匹、埋锅造饭。</p>

邵勋直接登上了天井关城,俯瞰群山。</p>

此关位于太行陉道最高处,从邘国故城向北直抵关前四十里,为上坡路;从天井关向北三十余里,乃下坡路,出山后再走十几里,可至刘闰中的老巢高都(今晋城)。</p>

七八十里的艰险隘道,就这么兵不血刃拿到了手里,真的很不容易,说到底还是统战工作做得好。</p>

十一日,大军继续向北。</p>

******</p>

作为先锋,骡子军提前半天入山。</p>

一千三百余兵,每人一匹骡子、一匹骑乘马,携带数日干粮,一路疾行。</p>

在邵勋刚进山不久的时候,他们就越过了天井关。</p>

初九下午出了太行陉,在向导的带领下,奔至高都,驻于城外。</p>

羯人给了他们一些肉脯——别误会,这是牛羊肉,因蝗灾导致草料不足,故大批量宰杀牲畜制成。</p>

初十,千余人沿着驿道向东北走了数十里,远远看到了一片平坦的盆地,那便是传说中的巴子城、巴子墓了——迄今,城、墓皆已不见,唯余地名。</p>

蒋恪骑马登上了一处缓坡,眺望北方。</p>

刘昭修了一座营垒,营中竖有大旗,有军兵走动。</p>

左右看不见匈奴大军,仅有少数游骑在活动。</p>

“徐煜!”蒋恪大喊道。</p>

“末将在此。”徐煜应道。</p>

“你带三百人向北,过营不入,往泫氏县方向前行,遇敌便回来。”蒋恪下令道。</p>

徐煜领命而去。片刻之后,三百人换了骡子骑上,卷起大股烟尘,北向而去。</p>

蒋恪则领着剩下的千人,很快来到了营垒外。</p>

“可是王师?”营垒高墙上,有人大呼道。</p>

“骡子军蒋恪,奉梁公军令,驰援至此。刘舍人可在?”蒋恪问道。</p>

刘昭是幕府舍人,这就是他的官职,至于刘闰中之子、部落小帅的身份,那都不是官。</p>

营门很快打开,刘昭在数十人的护卫下,步行而出。</p>

蒋恪亦下了骡子,步行而前。</p>

有亲兵打开包袱,取了官印、调兵公函,羯人向导则上前交涉。</p>

刘昭没见过蒋恪,听完向导的话,又看了看官印、公函,信了,立刻露出笑容,道:“蒋督且入营,我已备下饭食——”</p>

“不急。”蒋恪摆了摆手,道:“北边如何了?”</p>

刘昭脸色顿时难看了起来,硬着头皮道:“刘曜在丹朱岭上筑垒,其前军都督呼延寔盘踞在泫氏县,有众数千,四处掠夺人丁、牛羊。百姓纷纷走避,我已让人将其安置到山里,十分困难,急需赈济。”</p>

蒋恪闻言,心里有数了。</p>

几千匈奴兵都赶不走,刘昭手头确实没什么实力,大概多为老弱妇孺,精壮很少。</p>

“刘曜有众几何?”蒋恪又问道。</p>

“不知。”刘昭老实答道:“应不下万人。”</p>

“我看最多万人。”蒋恪想了想后,说道:“若兵多,哪可能在丹朱岭上修营垒?”</p>

“督军说得是。”刘昭连连点头。</p>

“可有平阳消息?”</p>

“昨日捕得两名游骑,言乌岭道上有匈奴兵大至。又言平阳不计损耗,转运粮草至晋阳。”刘昭答道。</p>

“乌岭道上领兵者何人?有众几何?”</p>

“不知。”</p>

蒋恪叹了口气,一问三不知。</p>

乌岭道通平阳,是一条翻越乌岭山脉的险要山道。</p>

简单来说,乌岭山东西隔断了运城盆地(河东、平阳二郡,位于西边)与晋城、长治二盆地(上党郡,位于东边),道路不是没有,但多为山道,需要翻山越岭,和太行陉类似。</p>

丹朱岭则是隔断了晋城、长治二盆地——两盆地隔着山南北相望。</p>

从长治盆地(上党郡城所在)向北,还要穿越连绵不绝的群山,才能抵达太原盆地(晋阳所在地)。</p>

这就是并州的地形,由大大小小的盆地组成,盆地之间全是山,有的还十分险要。</p>

表里山河,不是没来由的,自古就非常利于防守。</p>

见蒋恪不说话,刘昭想了想,道:“有传闻,刘聪亲上乌岭道了。”</p>

“什么?”蒋恪有些惊讶。</p>

这是要从乌岭道向东,直插高都,截断梁公大军归路?他做得到吗?有足够的粮草吗?</p>

蒋恪不太相信,但还是立刻叫来信使,把消息传递回去。</p>

与此同时,他看着刘昭,道:“立刻派人向西查探,不得有误。”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