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二章:吴承恩的自辩(2 / 2)

“我当时完全没想到居然还能有这个视角。从那以后我才明白,文字从写下那一刻起,就不再属于作者,而是属于看到它的人。”</p>

“所以这些人的理解也没什么问题。可笑我以三教合一、仁义去编撰西游故事,但唐僧取经14年,足以让大唐拓地万里了。这可不是三教合一,仁义儒学该干的事情。最诡异的是太宗皇帝干得还不错。至少贞观年间大唐境内的百姓相对于前隋,相对于周边突厥都过得不错。至少我们儒学的史书是赞扬的。没有三教合一,没有高扬仁义,却达到了儒学盛世的目标。这是事实。所以,才显得以三教合一,仁义强行去杂糅西游故事的我这个作者才是最大的阴谋源头,别人在我这个阴谋的基础上反向阴谋不也很合理吗?”</p>try{ggauto();} catch(ex){}

“写话本,特别是历史背景的话本,我们所灌注的思想最好是与当时的时代一致。否则,别人总是能看出阴谋的成分。比如唐朝经常是武人入朝当宰相,科举少得可怜,东西南北用兵,这些可不是什么儒学的体现。我这算是教训所在了。当然,如果你本身就是想引发大家讨论的,也可以就这么干。但此时,希望大家别忘了刚刚李老的嘱托”</p>

“当然,我知道有些人这会儿在担心什么?那就是借古讽今不安全了,可能会引发更大的阴谋,从而消解掉我们正面的企图。其实完全不用担心,我们华夏的历史足够长,当今一切牛鬼蛇神在历史上都能找到相似的阶段加以创作。这是如果选一段陌生的历史,可能读者一开始有些抗拒,这就考验大家前三回的能力了。当然,另外的补丁就是把目标设置在熟悉的朝廷的反面区域。比如就是唐朝的陇右道。那个各种怪事。虽然陇右道不熟悉,但读者熟悉唐朝也就能减少抵触了”</p>

“好了,我说的就是这些,也算是直接回复大家的疑问。我知道你们都等着问高老师,下面请高老师讲话”</p>

吴承恩顺利地讲话头递给了高翰文。</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