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三章 知府是败家子(2 / 2)

有先生,有教室,有黑板,府衙从建宁府以低价进购了一大批纸张,社学教育就这么铺开。</p>try{ggauto();} catch(ex){}

府衙再次征民服徭役,这次规模空前,达到了八千人,其中七千人负责协助修筑沿海四所,一千人负责堤坝加固。</p>

聂原济、林唐臣很是心疼,如此庞大的人力,每一日仅仅是粮食就需要消耗一百六十石,这还没计算额外的工钱,林林总总算下来,一日府衙的支出就不低于一百贯钱钞,而这样的工程足足持续了两个月!</p>

尤其是顾正臣是个败家子,他在惠安县建造了三座石灰窑厂,也不知道干了什么,投入了五百余贯钱钞,制造出了一种名为水泥的东西,并将这种东西应用于沿海四所营寨的筑造。现在石灰窑厂的人手不断增加,三座窑厂,每一座窑厂竟都有不下二百人做工,而这些人的工钱,全都是府衙来出……</p>

府衙花钱如流水,自秋种之后至九月二十日,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府衙支出数额达到了一万五千余贯钱钞。</p>

庞大的支出,一度让聂原济、林唐臣反对顾正臣,可当看到百姓拿了工钱转而消费起来,聂原济、林唐臣才算明白过来,府衙不给百姓制造赚钱的机会,他们就只能靠着那一点点田亩过日子。</p>

徭役虽然辛苦,可他们可以拿着这些辛苦钱给整日在病痛里捱着日子、不舍得花销的老人买些草药,给家里置办一些新的农具,给孩子置办布匹,缝制一身新衣裳……</p>

府衙花的钱越多,百姓的日子越好过,这让聂原济、林唐臣很是不理解。</p>

林唐臣询问:“往年徭役并不少,前朝以工代赈的也多,为何不见百姓日子有所好转,为何泉州府可以做到这样?”</p>

顾正臣正色道:“当年元廷修黄河,征调十七万百姓。这些百姓的粮食,还没出大都就少了一半,到了地方官员手里,又会少一半,地方官员交给吏员去分发时,又会少一半,过了一双双手,粮食根本就到不了百姓手里。”</p>

“前几年,泉州府衙征调徭役也是如此,其他府县也差不多,服徭役百姓还得自备粮食。可现如今泉州府征调徭役,工钱与粮食公开,先结后做工,又准许百姓告状,不设官吏、军士看管,没人敢截留钱粮,只能足额发放。以前徭役,钱粮落不了百姓手中,现在能落入百姓手中了,他们的日子自然会好过一些。”</p>

聂原济感叹道:“确实如此,贪污害民啊。”</p>

林唐臣不安地问道:“可如此花销,府衙也扛不住多久,没了徭役之后,百姓应该如何才能有所得?”</p>

聂原济看着顾正臣,也想知道答案。</p>

府衙的钱粮毕竟有定数,收入少,支出多,靠着抄家所得部分也支撑不了几年。</p>

顾正臣坦然道:“先富民,后富国。先富民,必须做大一定的产业,现如今泉州开海,陶瓷产业可以做大做强。除了陶瓷产业,惠安可以发展石雕、玉雕,晋江等地可以制糖……”</p>

就在顾正臣、聂原济、林唐臣畅谈泉州府发展之道时,赵三七急匆匆走了进来,还没说话,陈宁已迈着八字步走了进来,一只手托着圣旨,阴阳怪气地喊道:“顾正臣,接旨!”</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