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阅卷(2 / 2)

严嵩想了想,心中已经定下计来,试探下就知道皇帝是怎么想的了。</p>

贡士们怀着既热切期盼又心有惴惴的心情等待着殿试的成绩,魏广德也是一样,只是他不知道的是,他那份经过糊名,按理说不应该被人认出来的卷子,还是被一些有心人找了出来看到了。</p>

这次嘉靖皇帝钦点的十四位读卷官,其中不少可是跟随严嵩身后的人,可以说他的一言一行会被这些人毫无保留的跟随。</p>

当严嵩看到一份被他暗示过的卷子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严嵩草草浏览过后就在上面写上了“上”的评判标记,然后被他递给了旁边的次辅徐阶。</p>

这个时候原来的次辅吕本因为身体原因已经少有参与到内阁办事中,徐阶已经成为实际上的次辅,虽然这次吕本也被点位读卷官,但是实际上他现在在内阁的位置只能排到第三位去。</p>

徐阶接过严嵩递过来的题纸心里其实是有点纳闷的,都是看了一叠题纸后才转送过来,就这么单独一份递过来是什么意思?</p>

看到上面的记号,最近的一个是“上”的评判记号,前面有两个都是“中”,徐阶有点明白是什么意思了。</p>

这会儿判卷的位置都是固定的,每个人拿到的卷子,不管多少人看过,给出了评判,根据顺序就能知道谁给出的什么评判,更何况严阁老这是单独把这份题纸转来。</p>

徐阶也没犹豫,只是心里略有点好奇,这份卷子是谁人所做。</p>

但是也只是想想,草草浏览过后,他也在这份题纸上写上“上”的评判记号,后面人怎么做就不是他能干预的了,想来没人不会不注意到首辅和次辅给出的评判标准。</p>

徐阶不经意看了眼严嵩,又看了眼严嵩旁边的吴鹏和雷礼,不知道他们看到这份卷子后会是什么表情。</p>

两日后,也就是三月十七日,嘉靖皇帝再次乘坐龙撵出了西苑来到文华殿。</p>

本来一般皇帝都是下朝后过来的,不过嘉靖皇帝已经常年不上朝,只是让大臣们在午门外行礼后就离开,自然他也只能从西苑直接回到这里。</p>

经过一天多的时间,今科会试三百名贡士的题卷都已经看完,按照上面的记号分出三六九等,今天就是读卷的日子。</p>

在贡士们看来,他们的殿试题卷应该是公平的接受读卷官的评判,分出高下后由皇帝给出名次,但是实际上,在嘉靖五年以前,贡士的题卷其实已经按照会试成绩分成了三等。</p>

像魏广德这样的名次,题卷肯定是在最低一等的卷子里,不管他把策论写的如何天花乱坠,都不可能大方向改变他的等级名次。</p>

特别是在此之前,在弥封的环节上,弥封官往往会把会试成绩靠前的贡士策论优先其他贡士题卷交到读卷官手中,自然他们就是一甲和二甲靠前位置的有力争夺者。</p>

这也是为什么会试成绩和殿试成绩往往非常接近的原因。</p>

但是在嘉靖五年的时候,因为大臣的强烈抵制,特别是时任礼部尚书席书的反复建言,为防止殿试阅卷时发**弊现象,试卷应该“糊名混送”,鼎甲三名的人选亦应由众读卷官共同商议决定。</p>

此外,他还向嘉靖皇帝建议,“弥封官不得预送,读卷官退朝直宿礼部”,不得回宿私第。</p>

这些建议,最后都被嘉靖皇帝采纳并已圣旨的形式发布,确定为朝廷法令。</p>

明朝的末代皇帝长期被文官蛊惑“祖宗制度不可废”,其实在嘉靖朝,在嘉靖皇帝在位的时候,根本就没人在乎,该改就改。</p>

只不过因为嘉靖皇帝以藩王上位,让他很多事实都采取试探进行,而不是全面推开。</p>

嘉靖皇帝当政之初,很是改动了不少成例,由此后世才有了“嘉靖新政”或是“嘉靖改革”的说法,其中更是不少涉及“赋役”和“爵位”,而被后世津津乐道的张居正改革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参考了嘉靖新政的一些做法。</p>

只是,因为利益集团的强烈抵制,嘉靖新政大多仅是在局部范围内进行,且“数行数止”未能全面而持久地展开,因而它的成效和影响也很有限,远不如张居正时期来的猛烈。</p>

进入文华殿的嘉靖皇帝坐在御座上,看了看下面十四位读卷官,“开始吧”。</p>

现在的嘉靖皇帝更希望把时间花在修道事业上,自然不愿意在不相干的事务上占用他太多时间,所以现在的他说话和做事都很简单直接。</p>

随即,内阁首辅严嵩就捧起一份题卷开始朗读起来,这就是“读卷”。</p>

这次和以前也是完全一样,内阁三位大学士各读一卷,也是他们认为最好的试卷,一甲。</p>

嘉靖皇帝从严嵩还是读卷后就闭目养神,似乎在神游一般,一字不语。</p>

直到吕本读卷完成后,才微微挥手,嘴上说道:“继续”。</p>

随后,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许论也展开手中的题卷开始朗读起来。</p>

按照嘉靖十四年嘉靖皇帝的命令,将进读试卷由之前的六卷增加至十二卷。</p>

读卷官在提前将其分好的上、中、下三等题卷中各选出四卷进呈皇帝御览。</p>

十二卷读完后,嘉靖皇帝才缓缓睁开双眼,看着面前御案上依次放好的十二卷题卷,题卷摆放的顺序,其实也就是它们的名次,如果他不想干预的话。</p>

那么,面前的十二卷题卷,就分别是一甲三名和二甲前五名的卷子,剩下的则是三甲前四名。</p>

“拆开弥封。”</p>

显然,嘉靖皇帝想要看看这些贡士的名字,因为这里面还有最后一个环节,那就是选人。</p>

鼎甲进士作为全体进士的表率,代表着整个官员群体的形象。</p>

因此,外观条件是否合格亦是确定一甲人选时需要考虑的条件之一。</p>

至于皇帝还会注意的其他,比如名字的好坏,皇帝做的梦,也都会在这个时候作出一个决定来。</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