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4宽甸将建(2 / 2)

六一.二二三.一三七.二四一</p>

而真正改朝换代成功的人,其实未必就是有多成功,他们更多的还是靠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那就是大气运。</p>

不能,绝对不能。</p>

最初,“八拜”主要用于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敬意,后来随着社会的演变,它逐渐扩展到了朋友、亲人之间,成为一种表达深厚情谊的方式。</p>

何况,让李成梁的私兵多打打仗也不是坏事。”</p>

我最担忧的其实是下半年,墩堡施工近半的时候,才是突袭毁堡的最佳时机。</p>

魏广德刚说完,吕调阳又把今日他批的奏疏提了一嘴。</p>

封衙,也就是六部除兵部外才有的福利,兵部也会封衙,但军国大事哪里会等什么节假日,所以兵部的官员依旧会上值,只是时间上没那么严格。</p>

大量工匠、民夫宿营于野外,没有城墙保护,只有建议的木栅栏构筑的营地防线。</p>

未雨绸缪,先把下面的余银全部收上来,留在朝廷手里。</p>

万历二年大年初一,顶着寒风大雪,在京官员又纷纷走出家门前往紫禁城,今日是正旦大朝会,是不能马虎的。</p>

后世人,貌似早就把这些传统利益看的淡了,大家更多的还是讲究实际,追求利益。</p>

相应的,内阁和通政使司也不会放假,依旧要人值班,把收到的奏疏送进宫来处理。</p>

后世人是根本无法理解古代人的思维的,即便是到了明朝,比较开放、兼容的时期。</p>

魏广德都这么说了,张居正也只好点点头。</p>

他的担心也有道理,吾意票拟可行。”</p>

具体来说,“八拜”的仪式包括向对方行八次鞠躬或叩头的大礼,每次鞠躬或叩头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如尊重、感激、忠诚等。</p>

民间的八拜最早出现在宋朝典籍上,源自于宋代易学大家邵雍之子邵伯温所著《邵氏闻见录》一书,里面记载:“丰稷谒潞公,公着道出,语之曰:‘汝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获已,如数拜之。”</p>

实际上,他们在鄙夷古人的时候,却没有想到他们能有今天,全靠着这些被他们不屑的礼仪为纽带,一直传承到今天。</p>

同时辽东也开始调集工匠、民夫,准备建城的一应事物,按照李成梁的规划,一年时间完成墩堡外围,三年完成墩堡,五年完成整段长城的修建。</p>

现在即便建州女真出兵宽甸,双方暂时也不会发生战事。</p>

当然,这里的八拜礼和民间所说的“八拜之交”还是略有不同,但又同根同源。</p>

八拜礼的起源和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周朝,在那个时代,礼仪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而“八拜”作为一种特殊的礼仪形式,逐渐在官方和民间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p>

朝政运转也是井然有序,貌似又是一个平稳的年份。</p>

舍命之交,羊角哀和左伯桃的故事,展现了为了友情可以牺牲生命的崇高精神。</p>

虽然是宫里最大最豪华的宫殿,可皇极殿当然也容不下所有参会京官,所以也只有四品以上官员和都察院御史进入其中拜见皇帝,恭贺正旦,行八拜礼。</p>

“早就早点吧,大家都忙碌一年了,提早两三日也没什么,只是可惜没咱们的份儿。”</p>

这多少还有叔大兄考成法之功劳,否则今年未必能把赋税全部收齐。”</p>

张居正抚须问道。</p>

今日要处理的公文已经处理完成,阁臣们又汇聚到张居正值房商议今日处理的政务。</p>

知音之交,则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p>

魏广德小声解释一句。</p>

没有这个大气运,也根本就坐不上九五之尊的位置。</p>

当然,正常缴税的,那本就是当有之义,可缓缴的,往往就会一拖再拖,无所谓交不交得起,反正就是拖着不缴。</p>

而其中官员和缓缴士绅之间的关系,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王国光这份奏疏,其实就是预计到万历元年有了积存,二年的赋税怕就不好缴了。</p>

刎颈之交,是廉颇和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p>

这种礼仪形式在周朝时期非常盛行,并逐渐传承至后世的各个朝代,恢复汉家文化的大明自然是照本宣科抄了下来。</p>

听到没有吉时,张居正也不说话了。</p>

最初时候八拜还是将就长幼尊卑,而流传到民间以后,就以“八拜之交”形容友情,变成平辈之间一种表达深厚友谊关系的表现。</p>

生死之交,好吧,就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是忠诚和承诺的典范。</p>

“今年有余,还是陛下洪福齐天,天下没有闹出灾祸,若是以后出现水旱灾荒,朝廷还要发银赈济,没点积存是真的不行。”</p>

之后建成墩堡,虽然不能做到全方位保护,至少明军有了防御依托,防线就好布置,工匠民夫也容易安置。</p>

魏广德又说道。</p>

“按照张学颜所说,辽东将调数万民夫参与宽甸六堡兴建,李成梁也要督军两万参与保护,蓟镇军,是不是该启程了?”</p>

足额足征,这结余就出来了。</p>

进入万历二年,因为钦天监的警告,所以朝廷一直对长江和黄河水情保持极为关注,要求地方上每月两报,担心出现大的灾情。</p>

魏广德这话可不是捧张居正,往年各地征收的赋税,或多或少都会于拖欠,反正就是地方上收的税钱,刚好够地方上的支用,没有剩余上缴朝廷。</p>

“而且现在只是召集人手,工匠等应该还在险山等地,并未进入宽甸六堡。</p>

按照律法,徭役是要免的,赋税和杂税不会免。</p>

吕调阳插话问道。</p>

朝廷下旨催要,地方上就以民不聊生、与民争利为理由反对,自己倒是博得民间的清名,为民做主。</p>

胶漆之交,表现陈重和雷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的故事。</p>

魏广德只是说道。</p>

“希望李成梁谨慎点,不要贸然派出工匠前往宽甸才是。”</p>

张居正只是提醒道,“最好朝廷给张巡抚行个文,让他约束一下。”</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