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狗大户!(2 / 2)

但当初自己那走投无路时的庇护之情,那硕博五年的教导之恩,是两辈子都无法还清的。</p>

卿云抽了抽鼻子,压下自己心里突然的自我,笑着应了下来,顺势也接过了话题,对张惠国说道,</p>

“张老,既然可以系统化升级,那就升级就是了,不要愁钱。那是我这个董事长的事情。”</p>

张惠国闻言顿时喜上眉梢,目前这套设备,如卿云所见,大半都是从原来那峨半厂100吨线拆下来的,这样做的初衷是为了节约成本。</p>

但现在,既然有了卿云这样的掌舵人,资金不再是问题,他也可以放手一搏,不必再拘泥于成本的束缚。</p>

卿云轻轻拍了拍身旁的还原炉,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而且,张老,您不觉得这炉子太小吗?”</p>

他转向陈一权,继续说道,“老师,您之前提到,增加还原炉内硅棒的数量会带来一系列系统性的挑战。</p>

那么,如果我们重新设计还原炉,将其体积增大,为每一对硅棒提供独立的传感器和热控系统,这样是否就能解决现有的问题?”</p>

他懒得去跟张惠国他们掰扯热控系统一对多的,没做过的情况下空谈是没有意义的。</p>

不如先说服他们先扩大还原炉,到时候他们自然就明白热控系统完全一对多。</p>

陈一权捻着胡须的手微微一抖,刚想反驳这个看似异想天开的想法,但随即他突然咦了一声,转而看向张惠国和阙端麟,“小张,小阙,你们怎么看?”</p>

阙端麟沉思了片刻,缓缓开口:“原本的还原炉增加硅棒的最大难题是就是热控系统。</p>

有限的体积内容纳不下第二套热控系统,但如果还原炉的材料真的能够换成卿云所说的特型不锈钢……</p>

材料成本的减少,空间的扩大,可以让我们去扩大其内部的效能。</p>

理论上增加一对棒的成本要远小于增加一台还原炉的成本。</p>

所以,我认为这个方案确实值得尝试。”</p>

张惠国则紧锁着眉头,陷入了深思,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点头表示认同,</p>

“理论上,这个方案是可行的,但实际操作起来会非常困难。</p>

我们以前没有这样的经验,如果真要这么做,整个还原车间可能需要彻底重建,而前后工序的车间也需要进行大改。”</p>

卿云听到这里,眼中的光芒更加明亮了起来。</p>

他知道,对于现在的现状,这绝对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也是一个可以带来巨大变革的机会。</p>

卿云笑了笑,“张老,这个工地的现状是按照1260吨计划的,但现在的目标是10万吨,且纯度要求要向半导体级迈进。</p>

所以,整个工地本来也就是基本推倒重建,你不需要担心成本问题。”</p>

张惠国望着工地有些不舍,感叹着这都是钱呐!</p>

卿云递过去一轮烟,护着火给大佬们点燃后,淡淡的说着,“没事,钱,我有的是。”</p>

这暴发户的模样,让大佬们气得牙痒痒的,搞了一辈子科研都没听说过这种好事。</p>

但他们也不敢骂卿云是吹牛不上税。</p>

因为这小子有这个资格。</p>

作为正在退市整理期的上市公司,炎黄科技每个月会发布业绩快报,上面显示的利润实在是太让人眼红了。</p>

但神奇的事情发生了。</p>

有着巨额利润的公司退市,显然是不想和股民们分享利润,但居然没有多少股民闹事。</p>

因为炎黄科技的现金流量表上,那几百亿的融资金额和投资金额,以及此刻不停披露出来的项目信息,让股民们完全不敢跟着小卿总去博未来开出的花。</p>

就像现在。</p>

就算卿云所说的不锈钢材料可以替代石英玻璃从而降低整个建造成本,但10万吨的项目,无论是土建还是其他配套是少不了的。</p>

保守估计,总投资依然会超过100亿。</p>

能挣钱,也特么的太能花钱了。</p>

也舍得花钱,眼睛都不带眨的。</p>

能说啥?</p>

只能骂一句狗大户!</p>

还不敢当面骂。</p>

毕竟,这是提供科研经费的金主爸爸。</p>

张惠国等人那神色复杂一言难尽的模样,让卿云心里乐得不行。</p>

就喜欢看这些大佬没见过世面的样子。</p>

他知道,这些在科研领域里沉浮了一辈子的专家们,对于资本的运作和市场的玩法并不熟悉,他们更多的是专注于技术的研发和创新。</p>

而他,作为一个穿越者,正好能够弥补这一空缺,将技术和资本完美地结合起来。</p>

所谓科研界里没人比他更懂资本,资本圈里没人比他更懂科研。</p>

……</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