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海涛在青原没有主持过党政大局,人脉的积累几乎是在市委组织部考察市长人选时由楚天舒出面拉拢了部分骑墙派。
而当时朱敏文为了贯彻省委的意图,还没有与唐逸夫同流合污,对伊海涛给予了有保留的支持,同时,郭鸿泽没有彻底死心,他手中掌握的资源并没有分流,这才使得伊海涛在考察测评时形成了对唐逸夫的微弱优势。
可是,骑墙派是最靠不住的。当伊海涛失去了市长候选资格之后,他们的一部分人又转而投向了唐逸夫,另一部分与朱敏文和郭鸿泽的势力一起成为了观望派。
也就是说,伊海涛考察测评时形成的微弱优势早已荡然无存,当前形势下单凭自身现有的实力根本无法与唐逸夫相抗衡。
对于当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伊海涛和楚天舒私底下有过分析和探讨,拿下一个碌碌无为的姜昊岳,对这三股势力并不伤筋动骨,只是向外界释放了一个警告信号而已,并不代表伊海涛就此确立了在青原政坛的主导地位。
因此,如何将郭鸿泽与朱敏文的势力集结在自己的帐下,这不仅至关重要,也是迫切需要破解的难题。
楚天舒非常理解伊海涛对郭鸿泽给予必要关照的用意,或者说,他们今晚的谈话已经达成了某种默契,伊海涛帮助郭鸿泽在政协谋一个副主席的位子光荣过渡,郭鸿泽利用他的影响力,将他所能控制的势力移交给伊海涛。
探讨到这里,伊海涛激动起来,说:“过去几年来,青原市领导班子忙于争权夺势,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以至于错过了一次次发展机遇。如今,新一轮城市化进程已大潮涌动,如果大家还是各自为政,只顾小圈子的利益,不能团结一心趁势而上,抓住机遇致力于发展,必将愧对青原百姓,成为历史的罪人啊。”
看来伊海涛是真想在青原干一番事业。这一番话,语重心长,情真意切,楚天舒听了心头为之振奋。男人总得有所作为,若能跟着伊海涛做几件大事,在为青原百姓谋福利的同时,留点痕迹在人间,也不枉混迹官场一回。
想到这,楚天舒也激动地说:“老师,齐心协力,共谋发展,这是青原市广大干部群众多年的期盼,一定会得到全社会的大力支持。”
“是啊!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啊。”伊海涛停顿了一下,又不无感慨地说:“怕只怕青原市新的领导班子不能拧成一股绳,带领青原人民加快奔小康的步伐啊。”
楚天舒给伊海涛的茶杯续上水,说:“我知道,老师是担心唐逸夫的心思不在这上面,会拖了发展的后腿。”
伊海涛未知可否,笑问道:“呵呵,为什么这么说?”
楚天舒放下水壶,按照伊海涛的示意,在他对面的沙发上坐了下来,说:“老师,我今天喝多了点,就说几句酒话,要是说得不妥,您不要批评我。”
伊海涛故意板起脸来,说:“这里也没有外人,你只管放开了说,不存在什么妥不妥的,我干吗要批评你。”
楚天舒说:“老师,我以为您这个时候抛出发展战略来,唐逸夫第一个就会站出来反对。”
伊海涛面无表情,说:“很多人大多是事后诸葛亮,你倒像是未卜先知似的。”
楚天舒笑道:“因为他的心思都在升官上,不在发展上。”
“小楚,你这个说法有点自相矛盾嘛。”伊海涛瞪着楚天舒,问道:“他既然想升官,难道不想做出点业绩来吗?再说了,人大代表选举他当了这个市长,他有什么理由不为青原发展作点贡献?”
“政绩没有人不想做。”楚天舒看着伊海涛,说:“可是,干政绩需要时间,没个三五年哪里看得出来。”
伊海涛说:“三五年不正好是一届任期嘛,算得了什么?”
楚天舒苦笑了一下,说:“问题是唐逸夫已经五十多了,在市长位置上停得越久,再往上爬的可能性就越小,干上三五年,哪里还有高升的机会,所以,我才说他对干政绩没有积极性。”
伊海涛忍不住骂了一句粗话,说:“当领导要都像他这样,只想着往上爬,不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那谁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带领大家奔小康呢?”
楚天舒“嘿嘿”的笑了一声,说:“老师,您看,着急了不是?”
伊海涛也笑了,他说:“就算你说得有点道理。但是,不管唐逸夫怎么想,我是下定了决心要大干一场的。小楚,既然说到这里来,你有什么想法?”
楚天舒很快明白了,伊海涛不是闲得无聊,而是有意利用这个时间和自己探讨研判当前的形势,商量下一步工作的思路。他稍稍梳理了一下思路,认真地说:“我个人以为,当前就是要联合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推动青原又好又快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伊海涛兴趣大增,鼓励道:“说,说下去。”
楚天舒沉吟着正要开口,口袋里的手机响了,他掏出来一看,抱歉地笑笑,请示道:“老师,我能不能先接个电话?”
伊海涛不满地问道:“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