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豆浆自然是湿磨,一桶泡好的黄豆,和水一起舀起来,往磨眼里慢慢“喂”,下面慢慢出,往往需要四五十分钟才磨好。</p>try{ggauto();} catch(ex){}
李响这次泡了十斤干豆子,奶奶说大概可以出20-40斤老豆腐,或者45-60斤嫩豆腐。</p>
这是因为,点豆腐的时候,会锁住大量的水分。豆腐都是含水的啊,根据含水量不同,所以重量有所差异。</p>
打豆腐是个技术活,也是个体力活,奶奶,三婆,采儿,都过来帮忙。采儿负责拍摄。</p>
采儿是一大清早做了两张试卷之后才过来帮手的。试卷里面有几题不会,李响给她深入浅出地讲解过了,令她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p>
其实,李响觉得,自己即便高中的时候也没这么厉害。主要是现在一阶超凡者,头脑清明,灵性足,所以解起题来感觉易如反掌。</p>
他觉得,如果自己现在再去参加高考,清华北大铁定跑不了。不过,末世将至,他不可能偌大的年纪再回校园了。</p>
磨好的豆浆需要过滤,李响家用的是一个多层棉纱织成的大过滤袋,非常结实,有四个“耳”,还有一个配套的木制“十”字架。</p>
将木架子用绳索悬挂在房梁上,调整到合适高度,然后再将过滤袋抖开,四个“耳”挂在架子的四个末端,下面再接一个大木盆,就可以用瓢往滤布里加豆浆了。</p>
那个木盆相当之大,古时候人们弃婴,比如唐僧的妈妈,就是将唐僧放在这样一个大木盆里,推入江中,顺流而下。这种盆挺好,就是有点儿重,死沉死沉的。但是它浮力强,在江水里可以坐小孩,所以也叫“江盆”。</p>
唐僧叫江流儿。</p>
打豆腐,熬麦芽糖,都有过滤这个步骤,而且量还不小,所以以前农村里家家户户必备这种大过滤袋和大木盆,每到过年都会拿出来用个几次。</p>
奶奶和三婆说,现在感觉跟过年一样了,家里面热热闹闹就是好。</p>
过滤好之后的豆浆,转移至大铁锅中,大火煮沸。这个时候,豆浆就可以舀起来喝了。</p>
李响给奶奶、三婆、姜采儿以及自己,一人做了一份甜豆浆,自己家磨出来的豆浆,豆香味极为浓郁,口感非常细腻。</p>
外面白雪皑皑,在新建的厨房里喝一碗热腾腾刚出锅的鲜豆浆,浑身暖和。</p>
之所以喝甜的,嗯,就是为了给生活来点小甜头。</p>
人吃了甜的东西会心情愉悦。</p>
剩下的豆浆继续煮,浓缩到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重新转移至先前的那个“江盆”里,开始“点豆腐”了。</p>
在农村里,这个“浓缩”不测什么含固,也没什么技术指标的,全靠掌厨人的经验。</p>
奶奶和三婆都是经验丰富,李响稍微差一点,但是这次跟着一学,下次自己单独也能做了。也算是一种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吧。</p>
大豆,别称黄豆,古称“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作物,既能榨油,又能提供蛋白质,还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以及维生素A、B、D、E及钙、磷、铁等矿物质,在本草纲目里也有记载。</p>
即便在末世,地下农场,也是主要的种植作物之一。</p>
学会打豆腐,在不见天日的地底世界,也是一种苦中作乐吧。世道虽然艰难,但总归要乐观应对。</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