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周逸登上了皖南小三线定期往返沪江的班车,开启了回家的行程。
爷爷周东宝突然现身并回到沪江工作,这是一件大喜事。
但父亲周建国身为厂领导得起表率作用驻厂过年,因此并不能赶来沪江汇合,所以周逸权衡之下还是选择了回山过年。
不过当他在电话里将爷爷回沪工作的消息亲口告诉父亲时,另一边传来久违的哽咽声,周建国难得在儿子面前表露出脆弱激动的一面。
要知道打解放前出生起,周建国就一直习惯了父亲不在身边的日子,一晃就是三十多年过去,父子俩真是聚少离多。
现在父亲终于安定下来,可自己却被困在八零一一厂无法脱身回家团聚,按现有政策来看得留守皖南一辈子,这真是现实无情的一面。
不过也有欣慰的地方是母亲宋芝华终于可以跟父亲朝夕作伴,而沪江距离皖南不远,他也可以随时回家看看。
上有老,小有小,中间还有八零一一厂,周建国可谓是忙得不可开交,私人时间基本杜绝,处于24小时办公状态之中。
最让他头疼的事情就是工厂效益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下滑,1982年度工厂收入同比下降了7.9%,厂里赖以生存的黑白电视机主板以及门电路的代工,都开启了市场萎缩之路。
小三线生产的“军工牌”黑白电视机,一直受困于长三角地区无法继续打开销路,充其量只是一个地区品牌。
现在国内不知为何冒出来许多电视机厂家,尤其不少还是直接进口的彩电生产线,让抱着黑白电视机的“军工牌”竞争力下降。
国家批准的彩电定点生产厂家不超过6家,但市面上流通的各式各样国产彩电品牌就不下30种,绝大多数都是地方政府悄然引进投资设立的新厂。
跟市面上其他民用产品相比,彩电是许多家庭手头宽裕后第一件必买的大件商品,市场需求极其旺盛。
在凭票购买的时代背景下,转手一台彩电就能赚到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因此倒彩电成为不少人发家致富的第一桶金来源。
另外门电路代工方面,来自南方的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竞争,而且不少物廉价美的进口电路板堂而皇之在市场上大规模流通,这给了许多国营集成电路工厂致命一击。
以前一张国产集成电路板卖个300多块钱还供不应求,但自从市场上电路板进口水货蜂拥而至后,300多块的国产电路板价格一路雪崩,短短一年时间跌倒100块钱以内,几乎是血洗了一遍国产半导体行业,许多工厂已经处于重度亏损状态。
没有上级部门的输血,厂里发工资都是大问题。
跟以前相比,八零一一厂处境不妙,但跟国营兄弟同行厂相比,其日子相对还可以,至少还能维持一定收入。
小三线想要上马彩电生产线的报告打了好几次上去,但就是没有下文。一大重要原因是市里彩电定点生产厂家不愿意,毕竟谁也不想凭空多出一个竞争对手。
更关键的是沪江市政府正在和日企接触,打算从引进生产线升级为建立合资公司经营,松下、东芝等厂家有极强的意愿落地中国进行本土化生产。跟日方谈判时,就带有排他性协议,小三线想要上马彩电的报告自然靠边站。
如此背景下,小三线想要上马彩电生产线,依靠外力是难以实行,只能靠自己闯出一条路。
在周建国的牵头下,各个协作厂组织了彩电研发攻关小组,打算独立自主搞出彩电技术。
有了目标,也有了奔头,大家勒紧裤带咬着牙挤出资金投入到研发之中,力争在两年之内有所突破。
在八零一一厂的一间会议室内,就摆放着市面上各种彩电,相关工作人员正对其进行拆解分析,打算逆向仿制相关技术。
如果走进一看,就会发现现场基本以中年人为主,甚至白发苍苍的退休工人也受邀来帮忙,唯一缺少的就是年轻人。
近3年来分配到小三线的大学生人数应该在80人左右,但最终只有3个人前来报到,其余都各找门路离开了。
因此,小三线的技术人员出现了技术短层现象,只能继续依靠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当主力,没有新鲜的血液加入。
就连当初在小三线工作而考上大学的毕业生,继续回来工作的寥寥无几,都将读大学作为跳板到城市里工作了。
越优秀的人越不甘心待在山里,越会考取大学光明正大离开,而留下的许多都是混日子或者是像周建国这样拖家带口无法离开的中年人。
大学生作为天之骄子,各单位部门都缺人,因此城市有许多岗位可供他们选择,回小三线工作是大家基本不会考虑的事情。
整个社会的风气在悄然发生改变,以前是积极响应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现在是更多考虑个人的发展问题。
“理想不能当饭吃”、“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谁能挣到钱谁就牛X”……
大批知青返城后,个体户开始兴起,加上国门打开看世界,思想进一步激荡,人们开始更加现实地看待这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