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艰难抉择(1 / 2)

国芯 榕之子 5457 字 2020-12-06

冬去春来,时光之手翻篇的速度总是让人反应不过来,转眼间就来到1978年,这个对中国人来说是值得铭记一生的年份。

许多人都在期待着今年的高考,因为伴随首批恢复高考新生的纷纷入学,给以了其他人无限的希望和期待!

但真正给人一大惊喜的却是过完新年后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经过层层选拔一共有6000名知识分子代表应邀奔赴首都出席,亲眼见证国家集体表彰知识界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奖励近些年来国内优秀研究成果,足以称得上是建国后的伟大盛举。

周建国是通过工厂大喇叭听到了科学大会召开的新闻,在封闭山区里,广大职工们听到第一手消息往往就是来自于电波跑得比报纸快的中央广播电台。

“中央号召广大科技战线工作者,要树雄心,立大志,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广大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

当听到最后一句话时,周建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跟他一样反应的还有许许多多习惯沉默的知识分子。

一直以来,知识分子在政治待遇上被视为“臭老九”,属于被集中改造的对象。现在中央正式宣布知识分子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那就是自己人了,再也不用被以有色眼镜看待,自然也就不再需要被改造学习了。

顿时,掌声和欢呼声响彻天际,这是大家发自心底的真情呐喊!

从去年下半年宣布恢复高考之日起,许多人都知道这一天迟早到来,但当国家真的宣布替知识分子正名时,大家都感觉如同做梦般难以相信。

直到《人民日报》用白纸黑字刊登了全国科学大会的报道,上面明明白白说了“广大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所有知识分子才真正安心下来。

不少人直接将整篇文章摘抄下来,回家后反复吟背,以此作为自己心中的精神支柱。

一向来不喝酒的周建国,也特意在当天跑到工厂小卖部要了一瓶老酒,回到家慢悠悠喝上一两杯以示庆贺。

自进山以来,他就一直背负着“臭老九”的心理包袱。虽然小三线基地,大家都将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之中,平时也没有人特意用此事来做文章。可身为知识分子之中一员的周建国,总会感觉心里有疙瘩,做人做事放不开手脚。

现在中央提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精神一传达,犹如孙猴子去除了紧箍圈般舒坦自在,周建国感觉自己终于能大干一场了。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同样足以改变命运。

当人们还没有从全国科学大会带来的惊喜回神,又有一个好消息纷至沓来。

自高考之后,期盼已久的研究生考试终于来临,5月5日全国开始统一考试,初试由招生单位自主命题,包括政治、外语、基础课和专业课。复试定在7月份,通过的话就直接招录为研究生。

为了弥补人才断层的遗憾,尽快培养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人才,研究生考试将年龄放宽到40岁,并且学历不限,允许各种人才报名。就算你是小学学历,但自学成才,只要可以通过研究生考试,便一律录取。

这可是破天荒的又一大创举,要知道以前都是大专以上学历才能报考研究生,现在特事特办只唯才不唯学历,过了独木桥就是真英雄。

当然在诸多火眼金星的大学教授面前,肚子空空班门弄斧想混着过桥的话,肯定是无法过关。

周建国一看,早就心思大动,要知道他一直希望能回到学校继续深造,弥补当年失去的三年学业短板。

要报考研究生的话,当然是回母校就读是首选,周建国便打电话回沪江咨询。

这些年,他一直保持着跟老师谢依德的联系,自然便有了最好的指导人选。

知识分子得到正名,全社会再次兴起尊师重教的风气。

谢依德由于出色的履历、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崇高的个人威望,刚刚被组织上认命为复旦的副校长,成为教育界女同胞的一面闪亮旗帜。

这个远在皖南山区,但一直跟母校有所联系的毕业生,谢依德对其印象很好。

因此,当周建国说出想读研究生的意愿时,她十分欢迎对方回校并主动邀请其继续在自己名下深造。

既是复旦半导体本科生,又在岗位上从事相关一线工作,正好是研究生的绝佳人选。

只不过,另外的难关在于厂里,郑云德是真不愿意放人离开去读研究生。

要知道周建国在技术科干得很不错,尤其前段时间组织了门电路的上马投产,可谓是八零一一厂里绝对的技术骨干。

一旦他离开了,可以说厂里没有职工能顶替得上他的位置。

更何况,八零一一厂的生存危机只是暂时得到缓解,未来的前途依旧没有明确。

黑白电视生产线一天不上马,这种危机就一天不会解决。

一旦市里批准黑白电视机生产线落地,那么周建国的作用就更加凸显,他得率领技术团队将电视核心的集成电路消化,从而让八零一一厂占据电视生产链条中的主导位置。

黑白电视机只是第一步,郑云德真正的意图是将来染指彩色电视机,从而让八零一一厂拥有活下来的实力。